让文化传承“后继有人”,以“守正创新”打开时代之美
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,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读着唐诗宋词长大的。为什么有些诗词经典穿越千年,依然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?就因为这些诗词里面有爱国心、敬畏心、孝道心、仁善心、包容心和利他心,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国学的精髓,一直滋养着我们国人的心灵。所以我们从小多品读、多背诵一些诗词经典,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塑造三观。
字里行间,澎湃着文化自信,也寄寓着拳拳深情。这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、山东诗词学会常务理事、烟台市诗词学会会长、烟台市美育专家资源库专家、首届“齐鲁诗词名家”获得者汪冬霖在烟台市第十一届“国学小名士”经典诵读大赛暨美育素养进校园活动决赛时说的一段话,他还即时赋诗一首——“腹有珠玑目有光,擂台争霸敢担当,今朝我是小名士,必定来年做栋梁。”
文化传承“后继有人”,文化自信照亮未来之路。在2024烟台秋季“黄河大集”暨非遗文化生活周期间,有几个场景让人动容:烟台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栾淑娟、莱州毛笔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向松、烟台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陶永广、海阳大秧歌市级非遗传承人赵毅向传承人赠送入门信物,在手与心的交接中完成了一次“灵魂对话”;参加“发现美好生活”烟台市第一届青少年短视频大赛的百余名少年儿童加入非遗研学,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;“非遗传承 献礼中华”文艺演出点亮“仙境海岸”,少儿太极、中国式摔跤把中华武术精神传递给现场观众。


在这里,一个关键词始终指引一代代传承人的奋斗之路:守正创新。“如何把历经几百年的福山大面,打造成‘中国鲁菜之乡’的美食品牌?我的秘诀是守正创新。”烟台非遗传播大使权福健在传统福山大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,与传统文化相结合,以“面艺”表演形式推出《面道》。没错,守正创新让文化遗产“活”得更生动、更出彩。
当然,守正创新也让文化遗产“活”得更大众化、更国际化。梁巧艳的剪纸作品不仅涵盖了传统民俗、历史故事等多个门类,还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,展现了剪纸艺术的时代魅力。她说,“从‘寅虎窗花’亮相央视虎年春晚,到携手奈蔻女装共绘《剪映新程》,剪纸表达了我对话新时代的理念,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创意设计,用剪纸讲好烟台故事。

在一定程度上,让文化传承“后继有人”,以“守正创新”打开时代之美,这正是文化自信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生动表达。更难得的是,我们从青少年的眼中看到了“书卷气”、手中飞腾着“烟火气”。富有“书卷气”,可以精准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,并逐渐以全面而深刻的世界观投注到创新实践中;饱蘸“烟火气”,可以真实地穿行在和美乡村、智慧城市,融自己的人生价值于实实在在的事业中,并进一步“反哺”自己的“书卷气”。如此循环,人生何其美——这就是青少年的时代之美,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之美。
(作者:邬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