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阳大秧歌
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
2024-12-10 10:51

海洋大秧歌
海阳大秧歌源远流长,其产生与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、民风民俗、经济状况均有十分密切的联系。海阳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属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互交织的县域,特殊的地域状况和文化景观为海阳大秧歌的产生、延续和发展提供了肥水和土壤。
海阳大秧歌以粗犷奔放、热烈欢快、质朴坦率、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。海阳大秧歌表演内容丰富,队伍结构严谨,主要由三部分组成: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,由三眼枪、彩旗、香盘(由会首或副会首端捧)、 大锣组成;其次是乐队,由大鼓、大锣、大钹、小钹、堂锣等组成;随后是舞队,一般扮有各类角色几十人,其中又分为指挥者——乐大夫, 集体表演者——花鼓、小嫚、霸王鞭,双人表演者——货郎与翠花、箍漏与王大娘、丑婆与傻小子、老头与老婆、相公与媳妇等;排在最后的是秧歌剧人物或戏曲杂扮者。
海阳大秧歌演出程序分为拜进、串街、走大阵、耍小场、 跑阵式、演场、拜出七个步骤。解放以前,舞队只扮十几个角色,主要演唱秧歌剧,舞蹈部分只为招徕观众、开路打场所用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人们审美需求不断发生变化,节奏缓慢的秧歌剧逐渐被冷落,已不占主要地位,而耍小场、跑阵式这些气氛热烈的表演程序则上升为秧歌表演的主体部分。